(抗击新冠肺炎)春风吹又生——战“疫”中浙江如何“精准”复苏?

中新网杭州2月23日电(柴燕菲 张煜欢)新冠肺炎疫情在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开端,打乱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如何重新拨动发展的齿轮,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是道考验社会治理能力的共性难题。

2020年1月23日,浙江成为国内首个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省份。这是一个信号的开启:浙江,准备好了。

发布“最严”十项联防联控措施、运用“一图一码一指数”大数据实施精准智控,出台财政、金融、市场监管等各一系列复工复产政策……一个月来,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原则,浙江朝着“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目标,在探索中爬坡过坎,于创新中总结经验。

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公开表示,要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企业快复工、快复产,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努力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破题“防疫难”:大数据“点穴式”管控

在2月10日举行的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该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黎明首次将一张布有五种色彩的浙江地图公示于众。

这是浙江首创的“五色图”。以累计确诊病例数、本地病例占比等为评估指标,浙江将各县(市、区)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地区,分别用红、橙、黄、蓝、绿五色表示,形成疫情地图,并持续动态评估。

如在新版“五色图”中能直观看到,东阳、义乌两市由蓝变绿,从较低风险降为低风险。其背后,东阳发动1338名专职网格员累计排查出重点地区人员2963人;义乌全域构建“党建+单元”作战体系,织密织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网。

“五色图”既用数据支撑科学评估,又用图像语言精准表达,为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这仅是利用大数据进行“点穴式”管控的其中一招。在摸索防控工作和复工复产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浙江逐步构建起“一图一码一指数”精密智控机制。

一图即上述提到的“五色图”;一码则指“健康码”,是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个人健康凭证,分绿码、黄码、红码三种,可在线上自行申报,方便出入通行动态管理;一指数指“管控指数和通畅指数”,是评价衡量防输入、防集聚和通畅物流、人流、商流的风向标。

其中,“健康码”最早来自杭州市探索实践,目前已在浙江全省推行。截至20日,浙江共发放“健康码”超3300万个,绿码率超过96%。

大数据助力防疫的同时为复工提供研判信息。如今,浙江建立起覆盖90个县(市、区)的复工复产监测体系,通过“企业复工率指数”和“复工率五色图”掌握各地复工复产情况。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先海表示,浙江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利用“数据+地图”的方法研判疫情,针对眼下各地的复工复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疫情防控中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

“智网恢恢”,在“一图一码一指数”精密智控机制下,浙江守住关卡,为复产复工的顺利推进上了一道“安全阀”。

破题“经营难”:一揽子政策大力惠企

推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双赢”,不仅需要“安全阀”,更需“加速器”。

疫情之下,不少企业面临经营难题,已资金告急。

短短3天时间完成授信资料报批,专门开辟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绿色通道”,企业当即获得资金900万元,贷款利率远低于其他融资——这是近日发生在杭州余杭一家科技型企业的“战疫贷”案例。

1月下旬,杭州麦乐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接到国家紧急物资配套需求通知后,发货超100万套红外测温敏感元器件,全力支持防疫工作。然而随之企业遇到“融资难”问题。对此余杭区经信局火速牵线,当晚中国银行余杭支行决定对防疫物资保障企业开启绿色通道,火速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这是浙江利用财政金融政策“救火”的一道缩影。浙江省财政厅副厅长邢自霞公开介绍,该省已研究出台了一揽子财政金融政策,通过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让利和扩大融资渠道等措施,支持金融更好服务疫情防控和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工作。

浙江还建立起复工复产金融支持专项小组和工作专班,持续开展“百地千名行长进民企”“金融顾问服务”等融资对接活动,目前已安排71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已投放287亿元新增贷款保障防疫和复工复产。

金融活水注入企业,市场活力也正待激发。

经过20多天的超长“待机”,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二区已开业复工。截至21日已有近8万名经营户及采购商完成申报。随着数以万计的人流回归,这座“世界超市”正逐渐“复苏”。

为了有序推进商品市场安全复市,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提出,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前提下,优先支持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等41家成交额百亿元以上的市场复市。

财政金融精准服务,“百亿元市场”优先复市……浙江以政策之力,推进复产复工“加速度”。

破题“用工难”:补助、包车“各显神通”

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最关键之因素在于“人”。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孟刚公开表示,浙江是劳务用工大省,有近2000万外来务工人员来浙工作,占浙江总用工人数的近50%。“没有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整个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

2月16日,载有近300名贵州籍旅客的G4138次列车从贵阳北站开出抵达杭州东站。这是中国首趟服务企业外地员工返程的复工人员免费定制专列。

同一天,浙江杭州萧山机场,154名四川籍员工跨越1700多公里,飞回浙江嘉兴复工,费用由嘉善县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

企业包车、包专列,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解决用工……在疫情阻断交通的当下,“平安归来”成了浙江对于外来务工者的一句许诺。仅以铁路为例,截至21日,铁路部门已经为浙江开行专列24趟,输送复工人员达18000余人。

将人接回是开启复产复工的第一步。浙江多地出台贴心政策,鼓励外来务工者积极上岗。在绍兴,企业参加社保人数较上年同期每新增1人,按每人500元标准补助企业;在温州,老员工每招引1名首次来温新员工,参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标准予以奖励,并给予新居民积分奖励……

复工之路,逐渐明朗开阔。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一个月以来,浙江精准施策稳定疫情,有序复工,让更多人对秩序恢复燃起了信心。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认为,在浙江“战疫情、保运行”两手抓的阶段,根据疫情发展的不同可能性,浙江预先讨论制定多套政策方案,省和设区市层面做好了制度供给、能力支持和落实督查,县(市、区)依法分类开展复工复产,积极发动各方力量,及时纠正了各地“一刀切”做法,更好地体现了浙江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

曙光初现。22日浙江省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院率已超过50%;截至22日,浙江省551个续建省重点项目已有543个复工建设,复工率达98.5%,浙江11个设区市除温州外均已实现全面复工。

春天,正越来越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