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已得到初步遏制。2月2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于利雅德举行的G20财长会议期间表示,在最新IMF预测的基线情境假设下,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为5.6%,相较1月更新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值低了0.4个百分点,并再下调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0.1个百分点至3.2%。

未来,中国将继续通过货币、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复苏。格奥尔基耶娃也对中国过去的一系列危机应对措施表示支持,同时她提醒称,IMF仍在观察是否可能出现更严重的情景,并强调了未来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各界预计,在全球经济复苏弱于预期的情景下,各国央行将难以重启正常化进程。

疫情影响仍相对小且短暂

面对新冠肺炎“黑天鹅”,IMF再度下调全球增速预测。这一下调是基于IMF最新的基线情景假设,该假设是,“在已宣布的政策措施落实的基础上,中国经济能够在第二季度回到正常水平。因此(在这一假设下),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然是相对小且短暂的。”格奥尔基耶娃称。

此前的1月20日,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更新版,分别下调2020年和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0.1和0.2个百分点,至3.3%和3.4%,上调中国今年增速预期0.2个百分点至6%,原因在于贸易局势的缓和或缓解近期的周期性疲弱。

不过,该预测目前已无法适用。“1月时,我们预计全球经济增长会从去年的2.9%升至今年的3.3%。但此后,新冠肺炎这种全球卫生紧急情况暂时影响了中国的经济活动。”格奥尔基耶娃表示。

她称,需要继续观测疫情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评估是,通过强有力的协调措施,病毒在中国和全球的传播还能够得到控制,我们仍在研究这个复杂的病毒是如何传播的,也正是因为不确定性太大,因此目前很难做出可靠的预测。目前有很多情景假设,这也取决于病毒多快能得到抑制,以及中国和其他受影响地区多快能够回归正常。”

尽管IMF的基线情景假设较为乐观,但格奥尔基耶娃也提醒称,“我们仍在观察更加严重的情景出现的可能性,例如病毒继续全球传播,且持续时间更长、范围更广,其产生的后果也将更加严重。”

在这一担忧下,上周开始,海外市场避险情绪再度上升。目前,除了美元/人民币破7,美元/新加坡元也突破了1.4关口,美元/韩元更是冲破1200。韩国、新加坡这类开放的亚洲经济体最易受到中国溢出效应影响。以韩国为例,该国2月前20天的贸易数据十分疲软,出口同比下降9.4%,其中对中国出口同比大跌22.3%,半导体出口也下降7%。上周韩国股市资金净流出6.5亿美元。

各界对供应链的关注度不断上升。牛津经济研究院近期对记者表示,中国在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远胜2003年,所占份额是当时的4倍。若中国进口需求下降,同时中国的工业生产活动减少,这会暂时扰动全球供应链。

上述机构表示,目前中国在制造业上占据绝对主导,这意味着在近期内,市场寻找中国以外的供应方会很艰难。中国能源和食品以外的中间工业品生产商占据了全球贸易超过10%的份额,依赖中国供应商的亚洲工业品生产商——如韩国汽车行业和电子产品以及日本纺织品——尤其容易受到中国工业中断的影响。

IMF肯定中国应对疫情举措,今年经济增速预计5.6%

中国货币、财政政策将持续支持经济

尽管疫情的冲击往往是短暂的,但为了缓解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压力,并预防疫情持续时间长于预期,各大机构预计,中国将持续祭出更多货币、财政政策来支持经济复苏。

格奥尔基耶娃称,“中国正努力通过危机应对措施、流动性工具、财政政策等减轻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我与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和其他高级官员进行了很好的讨论,并对这些政策措施表示支持。”

上周三,渣打下调中国一季度GDP增速至2.8%(此前为4.5%),不过一季度的冲击将部分被二、三季度的温和反弹所抵消,使全年GDP增速预测来到5.5%(此前为5.8%)。渣打大中华区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只要需求届时仍维持韧性,复工以及补库存的需求可能会使得其他几个季度的增速维持在6%以上。

但由于防护措施更加严格、开工的滞后久于预期,其可能对经济造成的暂时扰动会更大。丁爽称,因此中国需要推出更加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该机构预计,今年财政刺激有望加码,货币政策则以定向为主。

丁爽预计,2020年官方预算赤字率可能会从2019年的2.8%进一步提高到3.0%,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额度可能会由2019年的2.15万亿元增加到3万亿元左右。目前政府已出台部分财税支持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冲击,但今年出台类似2019年全面减税措施的可能性似乎较小。另一方面,政府多次强调基建投资的重要性。2020年已提前下达的约1.29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额度中,1月的发行额已占额度的55.4%,发行收入主要用于支持基建项目。

就货币政策而言,主流观点认为,2020年仍有望降准100BP(基点),三季度前MLF(中期借贷便利)仍将再下调10BP。目前的争议在于,存款基准利率是否会在近期下调?2月22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未来将适时适度对存款基准利率进行调整。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金融机构交易人士、学者等对调降存款基准利率的态度仍然分化。有观点认为,央行应降低存款基准利率,以减轻商业银行的计息负债成本,从而提高其投放信贷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这种考虑认为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为银行“减负”,可进一步释放MLF、LPR(贷款市场利率报价)的下行空间;但反对者认为,自2015年10月以后,存款基准利率再未下调,应以市场化为导向逐步取消存款基准利率,无需再调整。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则表示,视疫情、复工、托底经济等情况需要,未来降低存款基准利率或是考虑的选项。

全球应合作应对挑战

随着疫情的发展,各界也越发意识到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在一个互联互通不断强化的世界,享受全球化的果实,也意味着必须承担其风险——气候危机、新型流行病等。

IMF表示,“在抑制病毒的传播、减小其带来的经济影响方面,全球合作非常关键,尤其是在疫情暴发持续时间更久、传播更广的情况下。为了做好万全的准备,我们现在就需要意识到潜在的风险,尤其是有些国家的公共卫生系统比较脆弱。”格奥尔基耶娃称,IMF也随时准备提供帮助,包括通过“突发灾难遏制和救济信托”(CCR),为最为贫困和最易受冲击的成员国提供债务减免。

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香港证监会原主席沈联涛近期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我们必须意识到共同的敌人就是新冠病毒,这并没有贫富、肤色种族之分,此时指责并不能化解病毒的威胁,只会使得事态更加复杂化。”他称,未来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全球团结合作,所有人都必须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同时,当前不应该恐慌,“政府让公众做好准备,动员组织所有人齐心协力,及时调动所需要的资源。我相信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应对准备上是充分的。”

但他称,经济影响主要会发生在应对能力较差的国家身上,因为这些国家无法应对,疾病就有可能进一步向其他地区扩散。这方面可能的结果还需更多相关反馈机制的建模和研究。

此外,全球央行可能将再次不得不逆转此前边际收紧的货币政策。在疫情出现后,美联储降息一次的概率为36.4%(疫情前为26.4%),降息两次的概率为29.3%(疫情前为16.5%)。此前市场预计,在新任欧洲央行领导人的带领下,欧元区可能会实现利率正常化,并且祭出财政政策。“但这些支撑欧元强势的观点在2020年前6周就瓦解了。去年四季度德国和意大利的工业生产数据都弱于预期,欧洲央行的鸽派论调又开始上升,降息支持经济的讨论升温。”渣打全球宏观策略主管罗伯逊对记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