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到生活的变化,一月以来,这位英国小伙子在上海的生活,远比“肉包子得失”要丰富得多。
在上海,共“抗疫”④|托马斯:我有八个星期没吃最爱的肉包子了

“我有八个星期没吃那家肉包子了!”说起疫情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来自英国的托马斯·雷克很“痛心”。在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英语系教书的他,以往每天去教室路上,经过校园里教育超市时都会买两个肉包子当早饭,感觉特别美味。这八周,前一半时间他去巴西度假了;后半段时间,从巴西返沪的他自觉隔离14天,又碰上学生返校延期,只能与最爱的中国点心暂别。

其实,说到生活的变化,一月以来,这位英国小伙子在上海的生活,远比“肉包子得失”要丰富得多。

“这段日子,口罩和消毒液,我都准备了不少,”托马斯说,他喜欢周游世界,看不同的风景,当初就是因为爱上了中国的风景,才留下来工作,常州、天津,他都呆过,去年来到了上海。一月在巴西旅游时,他一直关注着中国疫情的消息,知道上海也有了病例后,他在巴西开始买口罩作为储备,连过境迪拜时,在飞机场也买。可惜当时迪拜机场已经开始限购,每人最多买两只。

1月30日,他回到上海,看到新闻里提出的要求后,开始了严格的自我隔离,宅家14天。“我觉得这样对别人,对自己都是件好事,”他说,当时买生活用品,大部分靠他的外教朋友阿列克斯送到小区门口,居委会工作人员也给了很多帮助。

“这阵子,重新点燃了我在家做饭的热情。”托马斯说。在英国时,他每天做饭。到中国后,他发现了外卖APP这个“好东西”,那上面包子、饺子、泰国菜,都是他常点的,渐渐地“案头功夫”便搁下了。而如今,外卖平台上熟悉的店都没开,作为一个不太懂中文的外国人,他又不敢贸然尝试其他不熟悉的店,只能自己动手了。撒满草莓丁蓝莓丁的松饼、微辣的炸鸡、各类蔬菜做的炖菜……他感觉自己已经恢复到当年的水准。

在上海,共“抗疫”④|托马斯:我有八个星期没吃最爱的肉包子了

在上海,共“抗疫”④|托马斯:我有八个星期没吃最爱的肉包子了

托马斯下厨做的菜

“对于疫情,当然会有点害怕,毕竟看到有人因为病毒失去了生命。”托马斯说,远在英国的父母与他谈过回老家的事,可是讨论后觉得,相比长途旅行的感染风险,还是呆在公寓里更安全些。“我知道返城会让疫情的管控难度更高,但是也看到了中国对疫情的高度重视,措施也很严格,”看到小区和学校工作人员的努力,他安心了不少,觉得上海是安全的。

“一开始妈妈很担心,我给她发了一张照片,上面是居委会工作人员‘全副武装’地在小区门口检查通行证,大家有秩序地排队进出。她看到后,一下子放松下来。”托马斯说。他所在的小区,电梯和通道消毒都做得很到位。小区还实施“卡片管理”制度,如果处于外地回沪14天隔离期,发的是橙卡;如果超过14天,发的是蓝卡。分类管理,一目了然。

在上海,共“抗疫”④|托马斯:我有八个星期没吃最爱的肉包子了

托马斯发给妈妈的照片

小伙子把自己保护得很好,自觉隔离14天后,也基本不出小区,最多戴着口罩去超市购物,或者去附近湖边走走。“我也想用网上买菜APP,可是通常等我起床后,想要的都卖完了,”他笑着说,不过超市里能够买到爱吃的肉类和蔬菜。每次回到家,他除了洗手,还会把外衣和鞋子洗掉。

即使有这样繁琐的外出流程,托马斯还是会按照自己的节奏,隔天在小区里跑5公里。没办法,旅行和跑步是两大爱好。“现在我跑步都会带上口罩,虽然有点难受,但这是必须的。”

在上海,共“抗疫”④|托马斯:我有八个星期没吃最爱的肉包子了

托马斯出门晨跑前的自拍

生活微有波澜,工作仍要继续。因为疫情,作为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英语系老师,他主讲的“英国文化与社会”课要改为网络课程。他只有半个月时间准备后4周的教学内容,制作教学PPT并录制视频课程。这是本学期由他负责的一门新课,而网络平台目前只有中文版,对一个不太懂中文的外国人而言,难度可想而知。虽然以前在英国开讲座时,他也准备过网上课件,但这么正式的网络课程,还是头一遭。

“没想到,我上英文课得先过中文关。”面对上传课程所需的“外语网页”,他靠手机上的翻译软件和电脑浏览器的网页翻译功能搞定,当然最大助力,来自托马斯的中国女朋友。

不过比这更难的是准备课程,所有教学资料全部是他从无到有收集整理。“讲英国文化与社会,离不开‘脱欧’这件事,准备这个对我来说挺不容易的,”他吐槽道,“因为今天是这个情况,可能明天就有新进展,变化太快了。”作为英语活动协调人,在这个特殊时期,他还主动建立了网络英语角,并通过微信推广,向学生提供假期语言训练平台。

“这段时间,我收到了很多来自系里老师和学生的问候和关心。”托马斯说。他记得刚到中国时,自己对上海没什么感觉,以为只有外滩和南京路值得逛。可在这里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后,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美好。“我住在南翔,这里的绿化很棒。在上海,还能吃到全世界的道地美食……”托马斯如数家珍。在这个热爱旅游的老外心里,上海已经是他最爱的城市之一。“衷心希望疫情早日过去,中国,上海,一切都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