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车流增加和复工加速,公路沿线疫情防控检查点的工作压力将增大。这时,以下四项重要的安全防护需求不能忽视:
1、检疫人员的全天候着装醒目性;
2、预警哨配置;
3、车道分配与控速;
4、与公众沟通的效率(节省人力和体力)。
下面做一些简要说明。
检疫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问题。现在很多地方只给检疫人员发了医用防护服,但没有配备荧光色反光背心或反光雨衣(南方多雨地区非常需要);白布的反光能力通常只有0.2cd/lx/m2,是反光衣的几百甚至几千分之一,发现距离明显不足,特别是在黄昏和黎明等困难视认时间段、逆光时段等,将导致工作人员难以被司机发现,这很危险;如下图示意,这样的装备很便宜,反光背心才几十元一件,反光雨衣也只有一两百元。
手持标志可大大减轻上路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反光背心则让人更醒目,从而更安全。本文图片均来自作者
进入机动车道空间,醒目的反光衣是标准配置。
除了检疫人员的着装外,还应有预警哨位的配置。这种岗位,一方面负责疏导指示车辆减速,一方面是发现有失控车辆时,及时向下游检疫站人员预警,以防出现失控车辆冲撞检疫站。一般这样的哨位,应放置在上游临时交通控制设施布设的起点,白天使用醒目的旗子或标志,夜间同时使用反光标志和灯光。
夜间预警哨位的布设,人要站在亮的地方,手持醒目的标志,提示前方道路有变化。
装备发达的地方,会为预警哨配备对讲机,与下游保持互动。
排队车辆的车道分配、视距保护与车速抑制问题。随着车流量增加,车辆排队现象会陆续出现,这时,排在尾部的车辆的车尾,就是一个视距阻挡物。特别是,如果队伍较长,尾部又是辨识度不高的大货车时,那么后面的来车无法及时发现,就会导致追尾事故或胡乱选择道路空间强行超车;在加强排查大货车尾部反光标识的同时,要考虑利用临时标志和反光警示锥筒完成车道分配、车速控制;锥筒最好是高大尺寸的,如果没有预案或专业设计的资源,可以临时根据最常见的排队长度,至少再延长50~100%的距离(根据流量和车速决定,至少为后车留出10.5-14.5秒的发现距离),在上游进行车道宽度控制和变换车道的主动引导——中国公路普遍是3.75米的车道宽,这时应将车道逐渐压缩到3米以下(大货车宽2.6米,对抑制车速比较有效,可以考虑逐渐在检疫站的500米以上的距离里将车道逐步压缩到2.7米),这样可抑制车速;如果需要减少车道数,则需要在上游利用反光锥筒和临时标志提示,逐渐减少车道数量,渐变和控制范围取决于车道数和车速,通常,这种措施的范围应在2公里以上;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突然减少车道和车道宽度,避免急刹车导致追尾事故,减少车道宽度的起点之前,一定在路侧做好预告警示,并逐渐压缩。下面是一些美国的车道控制现场照片,可供参考:
利用反光锥筒,强化车道轮廓,从视觉上约束驾驶行为。
封闭车道时要考虑安全视距和渐变措施。
交叉口附近开始将多车道道路压缩到一条车道的设置。
交叉口过后的车道约束措施。
高速公路上的临时车道重塑措施,橙色标志提示前方路况改变,锥筒提供新的路径。
夜间高速公路匝道封闭场景。
与公众及时沟通。这个环节,要兼顾快速告知前方状况与提示登记的措施,以尽量压缩排队等候时间;对排队者而言,告知排队原因和分散其等候的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安全对策;利用压缩出的道路空间,在排队的起点甚至更远的地方,就利用临时标志提示“前方检疫登记”等信息,会有助于提升排队者的耐心和用路体验,此时利用路侧标志提供二维码登记信息,也可节省前面的排队时间。
低流量支路上,告知来车车道关闭的措施。
普通干道上告知来车车道关闭的临时标志。
车道关闭和引导车辆行驶路径。
这种大型二维码标志,可放在排队车道外侧(目前的户外反光材料打印技术足以支撑耐久材料制作和夜间照明读取),让驾驶人有机会在等候期间扫码登记,提高检查效率。
上述建议,只是对目前紧急状态下可以尽快实施的措施进行零星清点,因为时间紧迫,未能详细介绍,特别是,在布设密度、长度和距离等方面,不同的道路和车速都有对应的不同安全视距需要,这些功课可在日后时间充裕时慢慢研判。当务之急,是尽快先把能上的安全手段先用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和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