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无论是普通大众还是一线医护人员,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担忧与恐惧。该如何去疏导“深藏”在内心的心理问题?
从2月4日中午12时起,上海开通24小时线上心理咨询热线,应对疫情心理援助。平台运行以来,不仅仅为市民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同时也为正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给予心理问题的支持。
2月2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推出心理咨询问答,对心理咨询热线中来电集中的问题给予回答。这些问题来自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家属、普通公众这三类人群。
【医护人员篇】
问题一:看到病重以及抢救无效的患者,感到压力很大,总是很自责,觉得自己没有用怎么办?
答:我们面对的新型病毒造成的疫情,没有相关的诊治指南和诊治经验可以参考,医学界科学家都不了解,是未知领域,已经超出了医务人员的能力范围。
每个人都有“生的喜悦和死的恐惧”。对于每一个患者,我们都是整个团队在一起战斗,我们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治疗患者,但医生不是万能的,相信我们已经做到尽心尽力了。
我们还应该看到,经过我们的治疗,有许多患者得到了救治,有一部分患者已经康复出院,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许多患者和家属的认可和感谢,我们得到了许多社会人士的支持和赞扬。
你已经注意到自己的情绪问题,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建议你:
第一,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定时轮岗;
第二,接纳自己的情绪,医务工作者也是人,也会有情绪反应,不要因此自我贬低。当感到无法承受压力时,请及时向负责领导或团队成员诉说,寻求支持,允许自己的“无能为力”。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能帮助病患。
第三,如果这类情绪非常强烈而难以控制,一定要与病房负责人沟通,必要时暂时脱离工作环境,并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问题二:进隔离病房工作好几天了,每天都睡不好,怎么办?
答:隔离病房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都与平日不一样,进入隔离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都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因为夜班等工作设置或焦虑等情绪问题导致睡眠问题,不管什么原因,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应对:
第一,告诉自己,这种情况下出现失眠是常见的,短期的失眠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
第二,利用工作间隙,可以做一些冥想训练,听一些音乐来放松自己;
第三,如果可能,尽量按时就寝,入睡前尝试渐进式肌肉放松练习或腹式呼吸训练;
第四,入睡前,不要讨论白天的工作,也不要刷手机;
第五,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定时睡定时起;
第六,有条件的,可以与身边的精神/心理科医生交流,必要时可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尝试一些安眠类药物,暂时帮助改善睡眠。
问题三:最近返沪人员越来越多,我们社区医生每天要接触很多病人,这些患者中有可能存在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或密切接触者,如何防止被感染?
答:第一,医生也是普通人,在病毒面前都有被感染的风险,更何况医生还是风险高的职业暴露人群。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紧张、害怕、恐惧的心理反应都是合理的。
第二,换个角度想,也正因这些恐惧和害怕,才会让我们处于很高的警惕状态,从而更好地做好科学防护,保护好我们自己和家人。
第三,作为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务必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并适当保持警惕,做一下体温监测,了解身体是否不适,请及时寻求医学专业支持;
第四,适当放松心态,比如听听音乐,深呼吸,做做肌肉放松训练、冥想训练,让心态慢慢平稳下来,减少一些担心。
【医护人员家属篇】
问题四:因为有家人驰援武汉或者在上海医院抗疫,最近我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也觉得帮不上家人什么忙,该怎么办?
答:第一,感谢付出和支持。在重大疫情下,有家人驰援武汉,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付出,获取战疫的胜利也有您一份功劳,非常感谢。
第二,可以尝试放松训练。试着调整呼吸,可以把手放在肚子上,用从1数到3的时间,慢慢地用鼻子吸气,让腹部用力,感受肚子慢慢鼓起来。然后,再专注地让腹部慢慢回落,慢慢地呼出这口气,同时再从1数到5。每次10分钟左右,可以帮助有效减压。也可以做些能让自己感觉放松的其他娱乐活动。
第三,接纳当下的恐惧情绪。在重大疫情下,人们往往会出现焦虑、担心、恐慌、愤怒等负性情绪,适度的压力是有好处的。
第四,规律作息,寻求支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适当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如果恐惧情绪过于强烈,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生活,可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目前网络和电话咨询是比较可行又安全的方式。
第五,每天和家人视频聊天,交流情感的同时,也交流彼此的状况。
问题五:有家人在医院工作,最近一直加班抗疫,我经常提醒他要做好防护,但他对家庭却疏于关心,最近因此和他大吵一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答:第一,互相理解。疫情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是对医疗卫生系统,很多医护人员因为疫情早出晚归,承担了较大的压力。作为医护人员的家属同样面临诸多压力,一方面要照顾好家人,一方面担心家人感染病毒。双方应该相互理解,疫情当前,每个人都很焦虑。
第二,真诚沟通。找机会多交流沟通,将自己的顾虑和担忧表达出来,试着去理解对方的处境和感受。
第三,学会放松。试着去放松,如果家人工作太忙,可以和朋友打电话、发微信,从他们那里获得支持,汲取力量,获取安全感。也可以通过深呼吸、正面冥想等方式疏解压力,改善情绪。
问题六:有家人在医院工作,本来关系很好的邻居开始戴有色眼镜看我们,担心我们会传染病毒,非常苦恼。
答:第一,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应该被尊重、被善待。实话实说,这种做法是歧视医护人员、伤害医护人员情感的行为,每一位医护人员及其家属都应该被尊重、被善待。出现这样的情形的确让人寒心。
第二,关注当下,合理疏解。疫情当下,每个人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尝试找途径疏解自己的苦恼,可以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寻求安慰和建议。
第三,坚定信念,告诉自己当“战疫”胜利之时,迎接你的将是人们的笑颜。虽然看上去像是“精神胜利法”,但很多时候很管用。
【普通大众篇】
问题七:孩子上中学,马上开始在家上网课,我们家长又复工了。我有点担心没有人监督他会偷懒,网课学习效率不高影响成绩。
答:近来,宅家无法如期开学的神兽们,纷纷“上网了”,比如可能影响邻里和谐的:楼群里18楼家长说:嘿嘿嘿,希望19楼不要跳,我们孩子在上网课。19楼家长回复:不好意思,我家正在网上上体育课。
下面几个方法非常有用,家长朋友们,记它,记它,记它:
第一招:只动口不动手。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无法操控“这么难”的网络系统,请放心,如果孩子们连“开黑”、“吃鸡”、“第五人格”这些高难度的游戏都可以操作,他们一定能操作简单的学习系统,你要做的是在旁边指导。
第二招:培养孩子规律作息,制定时间表,适时检查孩子作业。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计划表,列出每天的学习任务,并且记得回家后要验收。不要总是埋怨孩子拖沓,往往拖沓的孩子背后,存在两个拖沓的父母。
第三招:眼不见为净。爸爸妈妈们要换个角度想,其实这些真实的场面每天都在学校里上演,孩子在学校里就认真听讲了?没有思想开小差了?把老师讲的内容全部记下了?和同学和睦相处了?其实,只是你没看见罢了。孩子们一样在健康茁壮的成长,该学的知识也都没拉下。所以,该复工就复工吧。
最后一招:学会放手。家长们经常会为孩子铺路,直到他们长大。其实,适当地放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一下自己,培养孩子主人翁的精神,有时你们会发现“原来孩子们都长大了”。所以现在是一个好机会,请放一下心,放一下手吧。
问题八:疫情很多天了,天天在家,太无聊了,无聊到难过。我不出去,心里就难受,我该怎么办?
答: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人都无法出门,造成情绪低落。感觉到无聊,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想出能够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做,二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已经变得迟钝,这种“钝感”造成了我们无法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
从这两个角度入手,我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改善自己的心情。
(1)善用运动,带动情绪。运动可以促进人体分泌多巴胺,从而提升愉悦感。虽然不能出门,但是宅在家里,我们也有许多方法可以运动。这一类运动技巧资源很多,可以去网上找一些靠谱的推荐。
(2)善用想象,增添乐趣。虽然无法出门,但是我们的想象却可以飞得很远。想一下,当疫情解除后,你想要去哪里玩,跟谁一起?有没有什么具体计划?可以把这样的画面变成攻略,甚至可以画下来,这样也许就不会那么难熬了。
(3)善用正念,提升敏锐度。正念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态度,它指的是我们要平衡理性与感性的信念,有目的地觉察当下,并且不加评判。负面的情绪,通常就是因评判导致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呼吸训练、身体扫描等正念练习帮助自己更好地觉察当下,减少评判。
问题九:学校在延期开学期间开展网络课堂教学,轻松惬意的感觉消失了,每天定时打卡上网课,预习、复习,感觉压力很大,不适应。
答:第一,改变对压力的看法。如何看待压力,会影响到我们是否产生负面情绪,当网络学习让你感到压力满满时,可以尝试去发现这件事情比较积极的另一面,比如,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学习,相比自己一个人肯定增添了很多乐趣。
第二,调节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主动调节情绪,会更加有利于减轻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去打打游戏、听听音乐。
第三,向周围的人寻求支持。把你的感受告诉老师、家长或好朋友,了解他们对这件事情的感受,向他们寻求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