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
中国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这一天,中国人都是要剃头的。可是,平日里剃头的阿祥师傅回广东韶关老家去了。疫情当前,他回信息说,短时间回不来了,即使回来了,也要居家14天。信息后面,加了一连串哭的符号。
今天的社交平台,充满了“龙抬头”的话题。理发剃头,成了一大难题。受疫情影响,服务业(包括理发店)的复苏,估计还要一段时间。怎么办呢?头发再长下去,就成了F4了(一个四人组合,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熟悉了吧),长发飘飘,这是有变成东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趋势啊。
(这幅漫画的意思:理发也要保持距离)
前几天,我让一位同事,替我打理了一下头发。这小子,号称在大学的时候,就帮同学理过发。说实话,重操旧业,手艺不见长进,做工实在粗糙。一个总裁的脑袋,他居然给修理成糟老头的模样了。(哈哈,不上图了)
要想一年精神,剃头自然重要。于是,今天一大早,我决定,自己给自己再理个发。自己动手,不丰衣、不足食,我只想求一个中国人都喜欢的祈福而已。传说中的“金豆花开”,那是求神,我只想求己。我等平头平姓,干不了“人定胜天”的大事。我们能做的,就是自我调理、振奋精神、不畏艰难,从容生活。
(大家看看效果如何)
一位兄长,昨天在朋友圈写下一段话:生活不可能像你想的那么美好,但也不像你想的那么糟糕。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可能脆弱的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一段路。这是法国作家莫泊桑说的。其实,这不就是中国的老百姓近三十天来的心路历程吗?
这张照片,以及这段文字,这些天已让许多人流了泪。脆弱的人们,可以为一句话、一件事感动流泪,也可以大难临头、从容应对,勇敢顽强地挺到今天。看莫泊桑的文字,回头再把历史的视角放大,中华民族的自强之路,也不都是这样子的吗?
澎湃新闻发了一条会议新闻。如图。
“龙抬头”的前一天,中央开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会议。澎湃点出了一个新闻点。“直达县级”。严格地说,这是直达县团级。中央的干部大会,开到了县团级,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我印象之中,新中国历史上,只有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开到了县团级。这就是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中央局、省、地、县(包括重要厂矿)五级领导干部,共7118人。这个会议,原计划六千多,后来临时增加了重要厂矿的负责人(党委书记厂长),规模又有大幅增加。
昨天的会议,粗略的估计,肯定超过了”七千人会议“。新华社的新闻,在未段有两个提法。一是电视电话会议;二是县团级以上单位,都设了分会场。也就是说,中国有二千多个县,都设了分会场。每个分会场,二三十人不等。这就远远超过了七千人会议。因此说,这次会议前所未有。
关于这次会议的特别意义,有背景的公号“侠客岛”也有一个评价,具有权威性,我抄在下面了。
从中央到县团级,参会规模庞大至少可以说明三点:一是会议内容非常重要,二是会议内容非常紧急,三是会议内容不再以文件传达的方式层层转发,以减少中间层级的信息消减和曲解。中央领导北京讲话,所有分会场直接听原声、见真人。
说实话,我对这种会议方式,极为赞同。当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力推精兵简政,一直要求改革文风会风。他特别倡导改革党的会风,多次强调,开会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不能按照死板的程序,只要管用好用就可以。昨天的电视电话会议,既符合当今社会的潮流,也可以一杆子直达基层,大大减少了层层开会传达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这也是一种形势倒逼的重大改变。
有人说,生而为人有“三不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不笑,不等于我们不思考。疫情是一场危机,也是一场大考。已有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思考诸多的深层次问题。中国人讲“福祸论”,讲坏事变好事。经历疫情,可以使我们改变,可以使我们更坚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抄一段领袖的话,可以使我们更有信心,挺着胸、咬着牙,坚定地走向未来。
剃完头,洗好头,忽然听到一首歌,这是韩红版的《你的答案》。这首歌,我听歌手阿沉唱过,今天再听女声版,更有一番莫名的激动。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有着无比坚强的巨大潜能,有时候,它可以被一句话、一张照片、或者一首歌轻轻唤醒。
向着风
拥抱彩虹
勇敢的向前走
黎明的那道光
会越过黑暗
打破一切恐惧
我能找到答案
哪怕要逆着光
就驱散黑暗
丢弃所有的负担
不再孤单
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