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春节,寒风凛冽,病毒肆虐。
万家灯火团圆之际,有一群人他们“逆行”向前,放弃假期,放下家庭,坚守在临床第一线。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早日战胜疫情,守卫人民健康。
从1月26日起,澎湃新闻浦江头条栏目推出《医护日记》,记录那些在临床一线为人民健康而战的医护人员。
这两天武汉室外气温回升,明显感觉到热,上海医疗队所住酒店附近已经春暖花开。 本文图片受访者提供
2020年2月25日
这两天武汉室外气温回升,明显感觉到热。中午吃好饭,在酒店附近走走,难得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候看看这座城市的风貌。走在干净的街道上,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往事如影一幕幕,百感交集涌心头。
上海医疗队的医护人员集中在病房内抢救病人。回想一个月前,刚刚进驻金银潭医院的时候,因为对新冠病毒还不了解,只知道这个病毒的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心里有点紧张和担心,感觉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病毒,随时都有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每次进病房的时候,都严格执行消毒、防护的标准和要求,个人防护措施做得非常认真。
随着救治工作的开展,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逐渐意识到,这个病毒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可怕,也并非无药可治。只要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就能有效避免被感染。因此,原本紧张的心情逐渐轻松下来,之前的担心也变得多余了。
武汉的社会志愿者为上海医疗队队员们理发。
一个月来,有社会志愿者上门为我们提供理发服务,有快递小哥每天往返送物品,有美团外卖给我们送食品,有社会各界给我们捐助各种物资,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祖国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也看到,世间自有真情在,人间正道是沧桑。现在(上海)医疗队物资保障有力、休息时间合理、餐饮健康营养,能够继续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和旺盛的精力,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临床工作中,为夺取疫情斗争的最终胜利而拼搏奋斗。
交班结束后查房,本组患者事情比较多,主要是有一个病人需要气管插管、一个病人出院、两个病人要输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血浆。按照轻重缓急,一件一件地工作。专家组组长周新教授要亲自给患者做气管插管,我赶紧取出前几天大学同学王震寄来的“防毒面具”——3M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今天总算可以派上用场了。
在上海同济医院眼科工作的王震同学给郑永华快递了一只他们医院使用的3M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乍一看像防毒面具。
周教授先试戴了一下,大小合适、密闭性很好。为了保险起见,周教授先戴了一只N95口罩,穿好防护服后再戴上这个呼吸器。一切准备就绪,进隔离病房操作。这个呼吸器视野开阔,能够近距离安全面对患者,周教授很快就顺利完成了危重病人的气管插管。他对这个呼吸器大加赞赏,非常满意,说比之前带动力新风系统的全面罩强多了,叮嘱护士好好消毒,下次还要用。我赶紧把体验感受告诉了王震同学,再一次对他表示感谢。
郑永华(左)向一位即将出院的患者表示祝贺。
最近有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的血清可以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金银潭医院也开展了这个项目,我们联系了之前出院的病人,很多人也愿意献血。今天本组有两位患者输注血浆,我们需要每天做好记录,评估疗效。最近死亡病人锐减,出院病人逐渐多了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办理出院手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标准,即体温恢复正常三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的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一天,最后经专家组评估,综合判断病人是否可以出院。
今天要出院的是一位老年患者,得知自己可以出院,老先生非常高兴。但是按照现在的规定,他还不能直接回家,需由医院通知其家庭所在地的街道工作人员来接,送到离家最近的隔离点继续隔离。若在隔离点复检正常,2周后还要到医院复查2019nCOV核酸检测。不管怎么说,能出院毕竟是一件好事,至少不用被束缚在病房里了。明天还有一个患者要出院,今天提前做好准备。我期待着能有更多的患者顺利出院,回归正常的生活。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整理)